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406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1008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3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延军  木林隆  钱建固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14,35(11):3253-3258
风力发电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而梁板式风机基础是陆上风机基础的一种新型形式,梁板式风机基础的研究正受到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江苏射阳港风电项目,通过在风机基础底板下埋设土压力盒,桩内布设钢筋计,测算风机基础从风机施工至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基底土压力分布和桩顶轴力。重点讨论风机处于施工过程中和正常运行状态下桩顶轴力的变化规律,分析桩土分担比,并将现场试验得到的基础内力与实际设计方法计算所得基础内力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风机运行前,竖向荷载主要由内圈桩承担,风机运行后,外圈桩承担荷载增加,内圈桩承担荷载减小;风机运行后土体承担荷载较大,目前的设计方法不考虑土体的承载作用,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992.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边界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边界代表着一种空间秩序和空间关系,是解读边境地区社会与文化关系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维度。由于边界所界定的空间秩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边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学界对边界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给予了持续关注。近年来,学者们逐渐从社会建构的视角重新诠释边界。边界不是地图上僵化的线,它所界定的空间关系与空间秩序,以及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亦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国家与草根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与空间实践不断再生产与再建构。国家通过边界的营造刻写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而普通社会群体对边界亦有着复杂的响应、调适与抵抗。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和变化的大环境中,边界凸显了新的意义和功能,重新认识边界如何打破旧的空间秩序并划定新的秩序,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边界的内涵、边界的社会文化意义和跨边界实践3个方面出发,阐释建构主义下的边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意义,并挖掘边界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94.
钱佳  汪德根  牛玉 《地理研究》2014,33(2):358-371
城市公共自行车因其零排放、灵活性强和可达性高等优点,成为城市公交和地铁之间转换和衔接的重要市内交通工具,也是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影响使用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并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研究城市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灵活便捷、设计布局、舒适环保和安全是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经济成本和运营服务是重要因素。②灵活便捷对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其影响路径系数为0.40,其次为设计布局和舒适环保,路径系数分别为0.39和0.36,安全、经济成本和运营服务影响程度相对较小。③灵活便捷、设计布局、舒适环保、安全和运营服务与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而经济成本与满意度表现为负相关。最后,提出了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公共自行车利用率,真正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5.
李乐洁  千庆兰 《热带地理》2014,34(4):473-481
单位大院是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单位制下出现的特殊复合型地域类型。随着单位制消除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倡导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单位大院逐渐成为边缘化的地理单元。已有研究多关注北方大城市单位大院空间形态演变模式及其对城市的影响,缺乏针对南方小城镇单位大院特别是其贫困演化过程的细致解剖。文章以广东乐昌市棉纺厂大院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型单位大院从物质空间到内在群体的贫困演化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1)粤北城镇企、事业单位大院留存情况相异,且各企业型大院的解构过程也不同;2)企业型单位大院与城市贫困集聚区重合度较高,有贫困固化和结构性贫困特征,居民活动空间被动拓展,女性居民个人活动时间受压;3)大院居民社会网络具有密度大、强联系特征,不利于该群体向外拓展和向上攀升,进一步固化了贫困。  相似文献   
996.
Traditionally,a delayed(early)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has been observed to follow a warm(cold)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event in winter,supporting high seasonal predictability of SCSSM onset.However,the empirical seasonal forecasting skill of the SCSSM onset,solely based on ENSO,has deteriorated since 2010.Meanwhile,unexpected delayed onsets of the SCSSM have also occurred in the past decade.We attribute these changes to the Northwest Indian Ocean(NWIO)warming of the sea surface.The NWIO warming has teleconnections related to(1)suppressing the seasonal convec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which weakens the impacts of ENSO on SCSSM onset and delays the start of SCSSM,and(2)favoring more high-frequency,propagating moist convective activities,which enhanc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SCSSM onset date.Our results yield insight in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SCSSM onset under the context of uneven ocean warming operating within the larger-scale background stat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97.
吴泓  袁成松  钱玮  王博妮 《气象科学》2012,32(6):659-664
自动气象站监测资料中,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较温度、气压等资料更为复杂。本文分析自动气象站每分钟、逐小时及累计降水资料异常的成因,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和判别流程。流程对实时数据进行界限值检查,经空间一致性、时间一致性和要素匹配一致性作精细化正误判别,最后由人机结合综合决策、判别和处理后录入二级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合交通气象能见度要素与降水量间的相关性,拟定了降水资料质量控制的判别算法及相关阈值。上述质量控制不仅使预报人员避免错误数据的应用,而且为形成准确、完整的降水历史资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也为装备的维护和及时维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Global climate models predict that the increasing Amazonian-deforestation rates cause rising tempera- tures (increases of 1.8℃ to 8℃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Amazonian drying over the 21st century. Observa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 also show that over the warmer continent and the nearby western South At- lantic Ocean, the lower-layer equatorial westerly wind (LLEWW) strengthens with the initi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The warmer-continent-related LLEWW can result from the Coriolis-force-induced deflection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similar to the well-known heat-island effect on sea breeze) driven by the enhanced land-sea contrast between the warmer urbanized continents and relatively cold ocean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cesses relating the warmer-continent-related LLEWW to the TC initiation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LLEWW embedded in trade easterlies can directly initiate TCs by creating cyclonic wind shears and forming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n addition to this direct effect, the LLEWW combined with the rotating Earth can boost additional updraft vapor over the high sea-surface temperature region (factor 1), facilitating a surface-to-midtroposphere moist layer (factor 2) and convective instability (factor 3) followed by diabatic processe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diabatic heating in a finite equatorial region also activates TCs (factor 4) on each side of the Equator with weak vertical shear (factor 5). Factors 1-5 ar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severe TCs.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earliest signal of sustained LLEWW not only leads the earliest signal of sustained tropical depression by >3 days but also explain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total variance.  相似文献   
999.
2012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奇峰 《气象》2012,38(12):1579-1584
2012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略偏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环流呈5波型分布,槽区分别位于亚洲西部、亚洲东部、太平洋中部、北美洲东部和欧洲西部。月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位置变化较大,强度比常年同期偏强。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6℃,与常年同期持平,全国平均降水量73.8mm,较常年同期(65.2mm)偏多13.2%。月内共出现6次降水过程,西北太平洋有3个热带气旋活动,没有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北方多地出现低温冷冻灾害,16个省(区)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1000.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晨  宋敏红  蔡英  钱正安 《高原气象》2012,31(3):629-637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区的天山和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的南、北疆盆地边缘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很少或从未出现过强降水日。(2)更干旱的该区西部比青海高原似更易出现强降水极大值,特别是位于峡谷、山口及冷空气通道的巴仑台、乌鲁木齐、阿合奇、若羌及阿左旗等地。(3)该区强降水日出现的最早时间呈"东、西两头早,中间晚"的格局,而最迟时间则反之。(4)该区强降水日出现频数虽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天山地区),但增长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